國家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2021年3月22日表示,目前,中國已經完成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也就是RCEP協定的核準,成為率先批準協定的國家。
RCEP是什么?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即由東盟十國發起,邀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同參加("10+5"),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5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簡單來說RCEP是各項指標領先全球的超大自貿區。15個成員國總人口達22.7億,GDP達26萬億美元,出口總額達5.2萬億美元,均占全球總量約30%。
2020年11月15日,經過多年談判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簽署,該協定將覆蓋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貿易量,成員包括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共15方。
目前RCEP是全球體量最大自貿區,涵蓋全球約30%人口、30%經濟總量和30%對外貿易,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成員各方對RCEP充滿期待。 后期,隨著RCEP成員國逐步批準協定,世界石化行業格局也將出現變化。
根據商務部國際司對RCEP的官方解讀,協定生效后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將最終實現零關稅,中國對東盟十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承諾的最終零關稅稅目比例均為90%左右。除老撾、柬埔寨、緬甸3個最不發達國家外,其余東盟成員、澳大利亞、新西蘭對我承諾的相應比例均略高于我國承諾比例。我國對日本、韓國承諾的最終零關稅稅目比例均為86%,日韓對我國承諾的比例則分別為88%、86%。
東盟十國是指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文萊、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2020年,東盟十國是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根據東盟提供的貿易信息,化工產品已成為中國與東盟主要國家之間的重要貿易產品。我國與東盟在化工行業上互補性強。我國從東盟進口的產品主要為初級原材料性化工產品,例如初級形狀的塑料、天然橡膠等化工產品。而東盟國家從我國進口的化工商品主要是化肥、塑料及橡膠制品、農藥、乙醇、磷酸等。
韓國為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石化工業強國,煉油及化工行業高度發達,其出口產品比重占全行業生產總量較高,是亞洲最大的石油產品出口國之一。其石化行業主要由韓國國內大型集團主導,競爭力較強。對于石腦油、輕質循環油等,中國以進口為主,主要來源國為韓國。
日本與中國化工產品進出口互補性強。中國從日本進口的化工產品主要為高端煉化產品,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碳纖維等高性能化工產品,而日本從中國進口的化工產品中占比最大的是塑料等基礎化學產品。在高端煉化和精細化學品能力方面強于中國。
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石化行業相關產品為紡織品及原料產品,澳大利亞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化工品為塑料橡膠制品,2019年占其進口總額的5%左右。
新西蘭主要從中國進口紡織品及原料、家具玩具雜項制品等,塑料橡膠也占有一定比重。
RCEP對石化行業的影響
有學者根據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及相關數據研究預測了RCEP在“十四五”期間對中國具體產業的累計影響百分比。
其中,石化行業(主要包含焦化產品、石油、成品油等、基礎化學品、其他化學品、橡膠和塑料制品)國內產出將受到抑制,影響比例為-0.11%,同時產品進口與出口預計將分別受到2.92%與1.75%的提升。
根據上述數據,雖然RCEP對石化行業的產品進出口貿易均有積極影響,但仍然是對進口的促進性更強。同時,未來幾年國內產出將會受到一定抑制。
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國內主要為中低端產能,產品可替代性強,面對未來幾年逐步崛起的東盟國家石化產業,將受到一定沖擊;另一方面,對于高技術附加產品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能力國內企業仍有欠缺,加之RCEP對貿易現狀的主要影響來自于日韓兩國,且日韓國以出口高技術含量石化產品見長。因此,未來幾年,面對國產石化產業的將是更為激烈的競爭環境。
RCEP生效后對中國石化行業整體影響預測
余碧瑩|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教授、博導
成員國對我國化學品關稅減讓有利于化解過剩產能。我國合成氨、電石、聚氯乙烯和化肥等產品產能過剩。該協議生效后,日本將免征對我國合成氨和尿素的貿易關稅,對電石貿易的關稅也將由基準稅率2.5%直接降為零;韓國則對聚氯乙烯、電石和合成氨的貿易稅分別由其基準稅率6.5%、5.5%和1%直接降為零,對肥料是在生效后15年間從基準稅率2%逐步至零。關稅的直接取消和逐步削減將有利于這些化工品的出口,從而助力化解過剩產能。
我國對其他成員國化學品的關稅減讓或倒逼產業升級。一方面可為相關下游產業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對化學品的生產企業帶來競爭壓力,但長期看或倒逼產業升級。對一些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化學品,我國采取了相對保守的關稅政策。如對于烯烴,我國分別在協定生效的第21年和第10年才對日本和韓國降稅至零;對于聚乙烯、對二甲苯(PX)、精對苯二甲酸(PTA)以及乙二醇等化學品,我國并未對日本、韓國等主要貿易國做出削減或取消關稅的承諾,對澳大利亞則是采用較長的降稅年限或是微幅下調稅率后保持不變等,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對外依存度的快速走高。
吳志橋|隆眾投研聚烯烴市場研究員
目前中國仍有不少高端精細化學品及新化學材料依賴進口資源,而日本、韓國又是我國高端化工材料的主要進口來源國。RCEP的簽訂,將有助于國內下游企業降低采購成本。
聚乙烯方面,目前我國缺口較大,即便新增裝置順利投產,短期內仍需進口。2021年韓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新增聚乙烯裝置產能315萬噸,占新投總產能的24.4%。協議生效后,預計韓國將有65%的貨物實行零關稅政策,將最大限度刺激其出口貿易,加之地理位置優越,中國從韓國進口的聚乙烯產品有望增加,預計新增量為78萬噸左右。而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未來新增聚乙烯產能較多,協議生效后,在滿足本國需求的情況下也將刺激其對中國的出口,預計新增量分別為53萬噸和4.8萬噸。
乙二醇方面,2020年1~10月,我國從RCEP中的主要進口來源是新加坡、日本、韓國,進口量為132.6萬噸,占比14.1%。關稅降低后,來自成員國的進口量有望進一步增加,特別是來自新加坡、韓國和日本進口量增加的概率較大,考慮到日韓的新增產能投放情況,預估新增量在93萬噸左右。
苯乙烯方面,2020年1~10月,我國在RCEP中的苯乙烯進口主要來自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日本和韓國,進口量為87萬噸,占比為34.7%。預計協議生效后,上述國家在滿足本國需求的情況下也將增加對中國的出口量,預計新增量為8~10萬噸左右。未來我國苯乙烯的新增產能投放較多(預計2020-2021年新增765萬噸),日本和新加坡已經將大部分貨源出口到中國了,也無新投產裝置,因此未來這部分進口量會逐漸被國產所取代。
2021年8月25日至27日,第十三屆上海國際石油和化工技術裝備展覽會(cippe上海石化展)將繼續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組委會將不斷提升辦展水平,完善服務質量,保障展會實效,為企業開拓市場提供更多機遇。歡迎您繼續參展、參觀cippe2021上海石化展。
辦好一個會,搞活一座城。城無會展無商機已成為業界普遍共識。展會作為重要的展覽展示、貿易合作交流平臺,已經成為企業擴大交易最有效的保障,是企業發展壯大,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剛需平臺。
歡迎國內外企業參展、參觀cippe2021上海石化展。我們將始終以“促進企業達成交易是我們的唯一追求”為目標,竭力打造最佳參展、觀展環境,保障展會實效。